从霸王茶姬、蜜雪冰城,看新消费茶饮连锁门店股权激励有哪些特性?

日期:2025-04-08 20:16:23 / 人气:34

"在距离蜜雪冰城完成港股敲钟后的第23天,霸王茶姬首次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开递交IPO招股书,拟赴纳斯达克上市。如果成功,霸王茶姬将成为国内首家登录美股的新茶饮企业。
  事实上,2025年开年,茶饮企业就开始大力推进IPO。1月10日,沪上阿姨获得证监会港股“全流通”备案通知书;2月12日,古茗在港股敲钟上市;3月3日,蜜雪冰城完成上市,并成为港股冻资王,打破新茶饮品牌上市首日破发“魔咒”。如今,霸王茶姬也将首次冲击IPO,向“新茶饮美股第一股”发起挑战。
  那么,接连上市的新茶饮企业,股权激 励是如何 设计的?对企业发挥了哪些作用?又都呈现了哪些特质呢?
  霸王茶姬的股权激励
  霸王茶姬成立于2017年,相较于成立较早的蜜雪冰城、茶百道、古茗等茶饮品牌, 霸王茶姬属于妥妥的后起之秀。
  虽说后起,但后来者居上。
  从2017年成立,到2025年首次冲击港股, 霸王茶姬用了8年时间。8年,虽不能与科技创新类企业的上市周期相比较,但也从侧面体现了新消费行业与科技行业在资本规划等各个维度的差异与不同。
  作为典型的新消费茶饮连锁门店品牌,霸王茶姬 并不十分依赖外部融资 。
  冲击IPO之前, 霸王茶姬仅在2021年进行了A、B两轮融资。融资完成后,霸王茶姬便业绩飞起。根据招股书,霸王茶姬2022年的净收入为4.917亿人民币,2023年为46.402亿人民币,2024年为124.056亿人民币,增长率分别为 843.7 % 及 167.4% 。
  
  完成融资后,霸王茶姬于2021年1月通过了 首次 股权 激励计划 ,即《the 2021 share option plan (the “2021 Plan”)》。该计划分为 两种 归属 模式,一种为自授予日起次年的3月31日一次性归属,另一种则为四年匀速归属。共计授予了264名激励对象。
  2023年,霸王茶姬开始搭建 境外红筹架构 ,并于同年12月完成 重组 。2024年2月,也就是霸王茶姬确定了上市路径并完成红筹架构搭建的第二年,霸王茶姬便通过了《the Public Company Share Incentive Plan (“2024 Plan”)》,直接 取代 了2021年发布的股权激励计划。
  显然,这是霸王茶姬赶 在 IPO之前 ,针对企业元老及核心骨干的一次犒赏。
  
  图源:霸王茶姬招股书
  2024计划总计预留了2806万股激励股票,占发行前A类股的 7.7% 。截至招股书发布,已经完成 1109万股期权 授予。其中,员工授予792.7万股,高级管理层共计授予316.5万股。后者的行权价格,根据激励对象及授予时间的不同,范围在0.000001美元/股至3.7614美元/股不等。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共计产生 4. 88亿 人民币 的股份支付费用。
  
   总结一:为了保证创始人对企业的控制权稳定,霸王茶姬特别为创始人张俊杰设置了“AB股制度”,以便企业的创始人(团队)控制权不会因为稀释等原因而丢失,这中方式在实操中十分常见,比如大家熟知的拼多多、文远知行,就都采用了这种方式来规避风险。
   总结二:霸王茶姬作为典型的新消费茶饮连锁品牌,其股权激励的范围远低于科技类企业,主要以创始人、高管及核心员工为主,这也是新消费行业股权激励的普遍特性。
   总结三:与境外上市企业股权激励的常规路径相同,霸王茶姬也选择了期权作为激励工具,且仅选择了期权。这样不仅可以免去激励对象前期的出资压力,同时还可以降低企业的管理及操作成本。
   此外,境外上市企业选择期权作为激励工具,在定价上也更为灵活,可以为激励对象留下充足的溢价空间。
   总结四:霸王茶姬因为在美股上市,所以在IPO前集中授予激励期权并未造成过大影响。但如果企业尚未敲定上市地,最好提前规划激励方案及激励工具,以便留足操作空间,避免后期因为定价、税务、审核等因素限制,影响上市进程。
  
  蜜雪冰城的股权激励
  不同于前文霸王茶姬的后起之秀,蜜雪冰城堪称茶饮行业的老大哥。
  蜜雪冰城成立于1997年,期间经过A股IPO闯关未遂,进而转攻港股,并于2025年3月3日刚刚完成敲钟。
  与霸王茶姬一样,蜜雪冰城也不十分依赖外部融资,仅在2021年1月完成了A轮融资。这似乎也是新消费茶饮企业的特性,在成长过程中就开始摸索成熟的商业模式,基于“加盟+自营”的基本逻辑、针对自身及市场探索出可盈利的商业模式。
  
  在股权激励方面,蜜雪冰城共有青春无畏、始于足下 2家持股平台 ,GP分别为张红超、张红甫两兄弟,持股比例均为0.45%,分别有 26名及28名LP 。截至招股书发布,通过2个持股平台实施的股权激励已经 全部归属 。除员工外,部分高管及供应商的授予情况可参照下表。
  
  
   总结一:蜜雪冰城股权激励的激励范围并不大,截至2024年9月30日,蜜雪冰城共计有6853名全职员工,但激励对象仅为54人,且主要集中在联合创始管理层、高级管理人员、供应商等核心骨干,激励比例仅为0.79%。
   
    
    
     图源:蜜雪冰城港股招股书
    
   
   总结二:除了员工持股平台,蔡卫淼、赵红果等早期加入蜜雪冰城,并一路从基层员工升职至董事级别的管理骨干,蜜雪冰城则是通过直接持股的形式,为这些肱股之臣实施了股权激励。
   
    
    
     图源:蜜雪冰城港股招股书
    
   
   总结三:张红超与张红甫分别持有蜜雪冰城42.78%的股权,一旦二人意见不合,很容易出现对峙僵局。为此,张红超与张红甫签订了一致行动人协议,以规避后续可能出现的决策分歧。
   同时,一致行动人协议的签署,也可以进一步保证企业股权架构的稳定,保证兄弟二人具有蜜雪冰城的绝对控制权,更有利于企业未来的稳健发展。
   总结四:蜜雪冰城实施股权激励时的员工持股平台,是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时的常用载体。实操中,员工持股平台不仅可以保证创始人(团队)的控制权稳定,确保母公司的股权架构稳定,同时,还可以有效控制管理成本,合伙企业还有先分后缴的税负优惠。
   此外,两个持有平台的GP分别由张红超与张红甫担任,也可以较好地掌握控制权、管理激励对象。
  
  新消费连锁门店的股权激励有哪些特性?
  新消费行业虽然不似传统行业那般对股权激励颇为陌生,但也达不到科技类企业那样可以作为标配存在。实操中,主要呈现以下特性。
  激励维度、激励工具及激励对象
  新消费行业并不似科技企业那般依赖大批量的高端人才实现科技创新,新消费行业的人才分布一方面集中在总部,主要包括管理、运营、营销、品牌等,另一方面则主要集中在各个门店。其中,前者决定了企业的战略发展及运营决策,后者则更偏执行落地。
  基于此,新消费企业的股权激励也会更加重视总部层面的激励,通过授予真实股权长期绑定企业总部的核心管理人员、核心运营人员,以稳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激励工具以期权、限制性股票为主。
  至于涉及到门店或基层员工的股权激励,由于员工流动性更强,且更为看重短期激励,对股权也缺乏足够的认知,所以激励工具一般以虚拟股、利润分红等短期的现金型激励为主,以此稳定骨干,保证门店的高效运转。
  激励范围
  因为新消费并非知识密集型行业,而是更偏向劳动密集型,所以激励范围并不大,且仅局限在创始团队及核心管理层、供应商,稳固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壁垒即可。
  资本规划
  考虑到A股市场的政策要求,以及IPO的逐渐收窄,新消费行业目前基本以境外上市为主。从当前市场环境看,美股要求较高,而港股无论从市场接纳度以及政策宽松度上都更为友好,已经是当前新消费行业的上市首选地,古茗、蜜雪冰城就均在港股敲钟。
  站在股权激励维度,境外资本市场在政策上更为宽松,激励对象也无需考虑行权的出资压力,往往也可以给企业留下更为宽松的操作空间。
  资本规划
  企业上市,需要按照法规要求为员工合法合规地缴纳社保及公积金,这对于劳动密集型的新消费企业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企业如果有上市计划,最好提前规划。
  比如蜜雪冰城就在港股招股书中披露,在2021年、2022年、2023年以及截至2024年9月30日为止的9个月中,因为未对部分员工缴纳社保及公积金,所以分别有740万、1250万、570万以及700万元人民币的欠缴。
  
  图源:蜜雪冰城港股招股书
  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虽然股权激励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但在实操中,因为行业本身特质以及从业人员的诉求各有不同,最终的激励方案往往会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新消费行业虽然区别了传统行业,但其商业模式仍然偏向劳动密集型行业,这就决定了其股权激励虽然兼具了科技及互联网的特性,但仍然无法脱离传统行业的调性。
  事实上,随着企业及股权激励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及从业人员对股权激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在反向倒逼股权激励服务商抛弃规模化模板,结合企业特性及双方诉求,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激励方案,才能真正发挥股权激励效应,助力企业在未来更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

作者:万向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万向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