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s 传闻背后:合规与全球化下的业务调整

日期:2025-07-14 15:00:15 / 人气:27


近期,国内 AI Agent 企业蝴蝶效应旗下业务 Manus 深陷 “暴雷” 传闻,从 “裁员跑路” 到 “清空社交账号”,再到 “停止与阿里通义千问合作”,一系列消息引发舆论热议。对此,知情人士向虎嗅独家回应:“Manus 一切正常,公司没跑路”,这场舆论风波的背后,实则是企业在合规压力与全球化布局下的战略调整。
从传闻本身来看,诸多细节存在时间差与误解。网传的 “官网锁区截图” 并非近期事件,自 Manus 3 月发布以来便限制国内用户直接访问,需通过谷歌账号注册登录,目前非中华区访问正常,“每日赠送 300 积分” 政策也未改变;“清空社交媒体账号” 发生在一周前,且官方此前仅发布两条内容,并非战略变动信号。这些被放大的 “证据”,更像是舆论情绪的宣泄口 —— 自 3 月 Manus 凭刷屏式营销走红后,便因 “用力过猛”“饥饿营销”“套壳质疑” 积攒了不少争议,如今已进入 “说句话都被群嘲” 的阶段。
裁员传闻确有其事,但并非 “跑路” 前兆。知情人士透露,国内业务裁员是基于 “海外收入可观” 与 “人效考量” 的主动调整。Manus 月活仅千万级别,在国内商业化难度较大,而 4 月末刚获 Benchmark 7500 万美元领投、估值达 5 亿美元,海外市场的良好表现让资源倾斜成为必然。内部复盘时曾讨论 “为何需要 100 多人团队”,这场裁员本质是优化结构、聚焦核心市场的经营选择,而非业务崩盘。
所谓 “总部搬至新加坡” 的说法,更准确地说是国际产品的合规适配。Manus 自发布起就是面向全球的产品,搬迁传闻实则是为满足美国 CCPA、欧盟 GDPR、新加坡 PDPA 等各国数据合规法案的主动调整。叠加美国财政部审查 Benchmark 投资的背景 —— 尽管 Manus 注册于开曼群岛以规避限制,但合规压力仍促使其强化海外布局。这种调整虽显仓促,却是 AI 企业全球化进程中绕不开的课题,毕竟在数据安全成为国际共识的当下,合规已是出海的 “通行证”。
值得关注的是,舆论对 “套壳” 的质疑存在认知偏差。海外多数 AI 应用均基于 ChatGPT、Claude 等基座模型搭建,Manus 的模式并非特例,且其千万美元级别的 ARR(年度经常性收入)已证明商业价值。创始人肖弘朋友圈提到 “ARR 成绩优于世界范围内最快产品”,也从侧面印证了其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如今的 Manus,正站在舆论争议与全球化机遇的十字路口。迁至新加坡后,它将面临更激烈的国际竞争,但也获得了合规框架下的发展空间。这场风波与其说是 “暴雷”,不如说是成长的阵痛 —— 从靠营销走红到凭实力立足,从国内试水到海外深耕,Manus 的每一步调整都折射出 AI 创业公司在合规、商业化、舆论压力下的生存智慧。未来能否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或许比短期的传闻争议更值得关注。  

作者:万向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万向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