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撞衫”现象:根源、影响与解决之道

日期:2025-10-19 20:54:50 / 人气:3



一、《美人余》引发“撞衫风波”

李一桐主演的新剧《美人余》开机仅7天便陷入“造型抄袭”舆论漩涡。从流出的20余套角色造型中,至少4套被指与赵露思在《许我耀眼》中的造型高度雷同,不仅穿搭组合如出一辙,发型细节也毫无差异。赵露思粉丝称涉事造型是赵露思亲自参与设计的原创私服,将《美人余》剧组推向“抄袭”风口浪尖。网传剧组已更换造型团队,虽风波暂息,但负面影响已无法挽回。

二、“撞衫”是行业顽疾

• 古偶剧重灾区:“影视剧造型撞款”是困扰行业多年的问题,古偶剧尤为严重。陈飞宇主演的《慕胥辞》角色造型撞脸陈晓在《梦华录》中的扮相,《梦华录》部分造型又与《清平乐》相似,章若楠《雨霖铃》撞上刘诗诗《一念关山》,赵露思《且试天下》被质疑与多部剧“撞车”。

• 演员“自我重复”:部分演员陷入角色造型“自我重复”争议,如成毅自《琉璃》后,多部剧集角色造型、妆容风格高度相似,削弱了角色独特性。

• 短剧“抄长剧”:随着短剧行业发展,“短剧抄长剧”成为新重灾区。虞书欣《永夜星河》“凌妙妙”扮相、鞠婧祎《花戎》造型被短剧频繁滥用,敖瑞鹏《白月梵星》造型也出现“同款”。

三、“撞衫”背后的原因

• 流行审美与爆款效应:流行趋势与审美偏好驱动是原因之一。特定时期观众追捧的造型风格会使同类型剧集出现相似造型,都市剧紧跟时尚潮流,职场剧有“基础服装款式”,设计空间狭窄易撞衫。古装剧领域“爆款效应”突出,爆款剧造型成为“安全模板”,其他剧组跟风模仿,同一造型师打造的不同作品也易“自我借鉴”。

• 演员与时代背景限制:演员自身造型适配性局限,为让角色呈现效果更优,拍摄同品类剧集时持续选择契合自身气质、形象的造型,易给观众“造型雷同”的印象。历史时代背景的限制也会导致造型相似,同一朝代的影视作品要呈现符合年代特征的造型。

• 行业“赶工文化”与版权难题:影视项目拍摄周期紧张,造型师难以投入充足精力进行原创设计。服装版型、基础款式等元素版权归属难以明确界定,部分造型师有“钻空子”的空间,导致敷衍设计、简单模仿的情况频发。

• 认知偏差与法律空白:不同类型剧集造型创新空间存在差异,部分网友对影视剧造型相似现象过度解读,忽略了影视创作“以角色为核心”的本质规律。法律层面,我国现行法律体系无“影视造型抄袭”的明确法定概念,认定“抄袭”需突破两大证明难点,且《著作权法》对影视造型的保护存在明显空白,提升了权利人的维权成本。

四、解决之道

影视造型是角色的“第二张脸”和故事叙事的重要载体。破解造型撞衫困局,需要创作者回归“以角色为核心”深耕原创,行业完善版权体系保障原创者权益,观众理性区分“合理借鉴”与“恶意抄袭”以营造创新舆论环境,这样行业才能在创新之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作者:万向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万向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