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猝然离世,居然智家深陷控制权与转型双重风暴
日期:2025-07-31 16:35:00 / 人气:29

一则 “湖北前首富坠楼身亡” 的传闻,让家居建材行业的目光骤然聚焦于居然智家。7 月 28 日,这家曾与红星美凯龙齐名的行业巨头正式公告:公司创始人、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 CEO 汪林朋于 7 月 27 日不幸身故。此时,距离他结束三个月留置调查、恢复履职仅过去 5 天。57 岁的人生戛然而止,留下的是一家市值缩水、转型未竟的上市企业,以及家居行业格局中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漩涡。
五天惊魂:从 “责令候查” 到猝然离世的控制权迷雾
汪林朋的最后时光充满戏剧性。4 月 17 日,武汉市江汉区监察委员会的《留置通知书》将这位家居大佬推向风口浪尖,居然智家股价应声波动,其持有的 3.72 亿股股份随后被司法冻结,占公司总股本的 5.97%。三个月后的 7 月 23 日,公司公告称汪林朋解除留置、变更为 “责令候查” 并恢复履职,市场一度期待其能重掌全局。但短短 5 天后,死亡公告击碎了所有猜测。
控制权的真空风险成为市场最直接的担忧。公告显示,汪林朋与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居然智家 43.93% 的股份,是绝对的实际控制人。作为公司从国企改制到借壳上市的核心操盘者,他深度主导着企业战略与日常经营。尽管公司强调 “组织架构完善,经营正常”,并由执行总裁王宁暂代职务,但分析人士指出,创始人的人格化管理痕迹过重,可能导致 “战略执行断层”—— 尤其是汪林朋生前力推的数字化转型与国际化布局,能否在新管理层手中延续,仍是未知数。
更微妙的是股权继承与稳定性问题。汪林朋直接及间接持有的股份需按法律程序继承,这一过程可能涉及复杂的家族内部协商甚至股权分割。若股权分散导致控制权旁落,不仅可能引发管理层动荡,还可能吸引外部资本介入。历史经验显示,创始人突然离世后,股权结构的不确定性往往是企业动荡的导火索 —— 国美电器在黄光裕入狱后的控制权之争,便是前车之鉴。
市场对 “留置调查与死亡关联” 的猜测进一步加剧了恐慌。尽管公司未披露调查原因,但汪林朋在 2023 年通过股权转让与减持套现超 20 亿元,2019 年借壳武汉中商上市时被指 “左手倒右手” 套现 50 亿元,这些资本运作的细节在其死后被重新审视。7 月 28 日,居然智家股价一度跌停,最终收跌 6.96%,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的直接反映。
借壳上市的荣光与隐忧:资本棋局的双刃剑
汪林朋的商业生涯巅峰,定格在 2019 年借壳武汉中商上市的那一刻。这场被称为 “蛇吞象” 的资本运作,让总资产 356.5 亿元的居然之家注入市值不足 17 亿元的上市公司,创造了 A 股市场的经典案例。上市首日,居然之家市值达 630 亿元,汪林朋以 350.5 亿元财富登顶 “湖北首富”,一时风光无两。
借壳上市的选择背后,是汪林朋对时间窗口的精准判断。2017 年启动上市进程时,居然之家已引入阿里巴巴、泰康集团等 16 家机构的 130 亿元战略投资,完全具备 IPO 条件。但汪林朋最终选择借壳,一方面是为规避 IPO 的漫长排队与严格审核,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其湖北籍身份与当地政府的默契 —— 武汉中商作为武汉市国资委下属企业,急需通过转型摆脱困境,双方各取所需。
这场运作的争议性从未消散。有分析指出,汪林朋通过一系列股权转让,在借壳过程中套现 50 亿元,存在利益输送嫌疑。更关键的是,借壳后的整合并未达到预期效果。2021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达 25.23 亿元,但随后连续三年下滑,2024 年仅剩 7.69 亿元,仅为峰值的三分之一。这一下滑轨迹,与房地产行业调整周期重叠,但也暴露了过度依赖资本运作而忽视主业深耕的隐患。
上市后的战略摇摆加剧了企业困境。汪林朋提出 “五年开 600 家店,十年开 1200 家店” 的扩张计划,导致门店数量从 2019 年的 300 余家激增至 2024 年的 700 余家,但单店营收却持续下滑。与此同时,线上业务发展滞后 —— 尽管引入阿里作为战略投资者,但其电商渠道收入占比始终未突破 10%,远低于红星美凯龙的 15%。这种 “重规模、轻质量” 的扩张模式,在房地产下行期遭遇反噬,2024 年核心业务板块收入全面缩水。
转型未竟:从 “居然之家” 到 “居然智家” 的豪赌
面对传统卖场模式的式微,汪林朋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押注转型。2024 年 12 月,“居然之家” 正式更名为 “居然智家”,披露六大自营 IP,聚焦设计、施工、材料采购等数字化赛道。他在 “智” 飞大会上放言:“只要在设计 AI、智能家居、产业服务平台三个场景中跑出一个,前景就一片光明。”
转型的紧迫性源于行业基本面的恶化。2022-2024 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连续下滑,直接导致家居卖场客流量锐减。居然智家的财报显示,2024 年营收 129.66 亿元,同比下降 4.04%;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仅 16.74 亿元,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达 28.16 亿元,存在 10 亿元偿债缺口。这种财务压力下,转型成为唯一出路。
但转型战略的模糊性与执行乏力制约了效果。汪林朋提出的 “数字化、智能化、国际化、绿色化” 四大方向,看似全面却缺乏重心。以智能家居为例,公司既未像小米那样打造生态链,也未像欧派那样深耕定制化,而是停留在概念层面。国际化布局同样激进 —— 计划成立美国、欧洲、中东等分公司,但新加坡分公司成立半年来贡献营收不足千万元,马来西亚、印尼的商贸物流园仍在建设中。
更致命的是组织能力的脱节。居然智家的管理层多为跟随汪林朋多年的 “元老派”,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解有限。尽管引入外部咨询机构,但其线上线下融合的尝试始终停留在 “线上引流、线下成交” 的初级阶段,未能构建起真正的数字化能力。2025 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 39.39%,转型未达预期已是不争的事实。
结语:风暴眼中的家居巨头何去何从?
汪林朋的离世,将居然智家推向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短期来看,股权继承与管理层稳定是首要挑战;中长期则需回答:是延续汪林朋的转型路线,还是调整战略回归主业?是引入职业经理人团队,还是由家族成员接掌?
家居行业的格局也可能因此生变。红星美凯龙正加速整合资源,东方雨虹、欧派家居等企业跨界扩张,居然智家若不能尽快稳定局面,极有可能丧失行业第二的位置。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家企业的价值评估将取决于两个核心变量:控制权是否稳定,转型战略是否可持续。
汪林朋曾在新春座谈会上否认 “跑路” 传言:“不能退,退了人生会很无聊。” 如今,他的人生故事戛然而止,但他留下的这家企业,仍需在风暴中寻找前行的方向。家居行业的这场震荡,或许才刚刚开始。
作者:万向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37 岁赵丽颖:逆袭背后,是不认命...08-23
- 大尺度电影推荐:三部经典直击人...08-23
- 李承铉戚薇的 “分被日常”:明星...08-23
- BLACKPINK金智秀亲姐官宣...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