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历史小说创作趋势:从宏大到微观,重构历史对话
日期:2025-09-29 21:17:10 / 人气:26

在“广电21条”鼓励历史剧的背景下,历史剧的IP源头——历史小说的创作方向值得关注。回顾过往,历史小说有多种类型,而当下《冒姓琅琊》这类新型历史小说正展现出独特魅力,预示着2025年我们可能更爱看从宏大走向微观、注重学术考据与阅读趣味、能与古代深度对话的历史小说。
一、历史小说创作现状回顾
过去的历史小说创作类型多样。有像《明朝那些事儿》那样漫游历史现场,像《长安十二时辰》将人物置于紧迫棋局,像《绍宋》魂穿历史人物逆天改命,还有像《庆余年》追求游戏逻辑和爽点消费的作品。同时,也有《康熙王朝》《雍正王朝》这类通俗历史小说。但此前很多穿越类历史小说过度关注政治史,聚焦改朝换代、兵戎相见和奇谋诡计,且常围绕帝王将相的高光时刻展开。
二、《冒姓琅琊》:新型历史书写的代表
1. 微观视角的引入
《冒姓琅琊》创作于2024年,在番茄平台走红,累计超500万人阅读、近期在读人数超50万。它开启了与历史对话的新范式,主角穿越后第一要务是生存,还花费大量篇幅描写黑汉、阿五、青珊等历史无名角色,不再只关注帝王将相。读者开始关心主角的日常饮食和生活琐事,如餐食是豆粥还是麦饭,穿着是皂布还是绫罗,出行是骑马还是牛车等,视角从政治史转移到生活史、制度史。
2. 冷门朝代与细致观察
选择南齐这个“冷门朝代”是对网文创作惯性的挑战,身为现代文学博士的主角王扬都有所生疏,还在一些官职上犯错。小说对古代社会有显微镜般的观察,通过经济账让读者有“在古代生活的实感”,如黑汉欠债数千钱差点家破人亡,而王扬帮巴东王做生意获利动辄千万,二千钱对不同人的影响差异巨大。同时,展现了“士庶天隔不杂坐”的制度性困境,士族身份带来便利也伴随着尊卑区隔下的人性倾轧。
3. 知识叙事与“文科扬眉吐气”
《冒姓琅琊》没有“金手指”和“现代科技狠活”,而是用知识构筑叙事正反馈。小说中白虎道场的舌战群儒、与荆州长史刘寅论辩道德困境,展现了知识的非凡力量,让文科知识有了展示的舞台,颠覆了以往穿越小说中理科人才露脸发明物品的常见模式。
三、学术考据与阅读趣味兼具
1. 学术考据的体现
学术考据与阅读趣味虽矛盾,但《冒姓琅琊》做到了兼顾。作者东周公子南在注释中引述陈寅恪、唐长孺、钱穆、谭其骧等先生的论著,展现了对中古史学术的高度关切与熟稔。构建了层层递进的考据体系,第一层以《南齐书》《世说新语》等史料为基础形成叙事脉络,第二层融入史学研究成果填充内容,第三层还原生活细节增添氛围。
2. 阅读快感的转变
《冒姓琅琊》把知识作为古代的生活资本,阅读快感从简单的“降维打击”变成复杂的“智性博弈”。主角将知识用于与古人的辩论和学术竞争中,如挪用南齐之后的学术研究成果、提前发表对清儒著作的观点等。这种“学术内容情节化”的处理,使考据承担叙事功能,还原了南朝“文义相尚”的时代特质,让读者感受到古典文化的魅力,是一种文雅之爽。
四、与古代对话:尊重历史复杂性
1. 改变刻板印象
《冒姓琅琊》的作者初衷是改变对南北朝的刻板印象,阻住历史谣言。小说中既有王扬和谢星涵清谈玄学的“雅”,也有虚张声势大摆排场的“俗”;有王扬求情让婢女幸免于难的“善”,亦有诸王夺权草菅人命的“恶”,体现了对历史复杂性的尊重。
2. 影视化潜力与市场期待
《冒姓琅琊》的数据和口碑证明了年轻人可以接受更具信息密度的泛娱乐内容。其精品短剧系列化开发已提上日程,预计第一部今年年底有望上线。长剧领域也有对这类质感类历史剧的需求缺口,《大明王朝1566》《琅琊榜》的长尾效应说明了这一点。影视镜头语言能更好地还原小说中的场景和氛围,原著中的台词和用句有望成为新的流行。同时,这种重构历史细节和生活氛围的创作方式,让普通人的历史也能得到见证,是《冒姓琅琊》正在做的事。
2025年,我们可能更倾向于阅读像《冒姓琅琊》这样从微观视角出发,融合学术考据与阅读趣味,能与古代复杂历史深度对话的历史小说,它们将为读者带来全新的历史阅读体验。
作者:万向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一篇INFP的广州漂流记:在混沌...10-14
- 吵架的最高境界:当精神分析遇上...10-14
- 国庆假期后市场前瞻:A股开门红...10-14
- 2025诺贝尔化学奖:金属有机框架...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