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uely 硅谷爆火的另一面:功能被狂喷,增长渠道成谜?

日期:2025-07-10 22:13:10 / 人气:6


在 AI 产品扎堆涌现的硅谷,Cluely 无疑是近期最具争议的 “现象级存在”。一款主打 “面试作弊” 的工具,一个靠退学创业、深谙病毒式传播的创始人 Roy Lee,让它既获得 a16z 等顶级风投 1500 万美元投资(投后估值 1.2 亿美元),又被硅谷大佬集体抵制、用户疯狂吐槽。当 “黑红” 成为标签,Cluely 的爆火背后,是功能的硬伤与增长的迷雾。
从 “面试作弊工具” 到估值 1.2 亿:争议中狂奔的 Cluely
Cluely 的起点充满戏剧性。哥伦比亚大学大二学生 Roy Lee 因面试受阻,开发出一款能绕过检测、在屏幕上显示答案的工具,靠它拿下亚马逊、Meta 等 4 家顶级公司 offer,却因作弊被停学。退学后,他与同学创办 Cluely,主打 “Cheat on everything”(一切皆可作弊),迅速成为 AI 圈焦点。
创始人的 “反主流” 人设与产品定位,吸引了 a16z 的关注。合伙人 Bryan Kim 认为,在混乱的 AI 战场,“造势” 才能突围。于是,1500 万美元投资落地,马斯克 10 亿美元收购被拒的消息更是让 Cluely 热度飙升。Roy 在专访中鼓吹的 “增长哲学”——“广告投放已死,社交媒体造梗、越界博眼球才是王道”,进一步强化了其 “离经叛道” 的形象。
但这款被资本追捧的产品,功能却屡遭诟病。外媒记者测试发现,Cluely 的回复无法真正解决问题;Reddit 用户吐槽其 “反应迟钝”“会议音频冲突”“关键时刻罢工”;甚至有用户发现,在重要面试中,软件会突然崩溃,导致自己错失机会。功能的 “不靠谱”,与 “作弊工具” 的敏感定位叠加,让 Cluely 从诞生起就争议缠身。
黑红背后:硅谷大佬抵制,用户差评如潮
Cluely 的 “黑粉” 数量堪称 AI 产品之最,其中最具分量的是硅谷孵化器 YC 的 CEO Garry Tan。a16z 官宣投资后,Garry 直接发推称已将 “cluely” 设为永久屏蔽词,这条浏览量近 90 万的帖子,引发网友集体跟风 —— 评论区满是 “已屏蔽” 的截图,有人直言 “这是在鼓励不诚信”。
Roy 的回应更显尴尬。他在 16 分钟后留言 “卖惨求尊重”,却只收到 Garry 一个 “敬礼” 的表情。这场隔空交锋,暴露了硅谷对 Cluely 的分裂态度:资本追捧其 “增长潜力”,而行业大佬则唾弃其 “价值观扭曲”。
在 YouTube 上,a16z 专访 Roy 的视频评论区成了 “吐槽大会”:“他搞得像发明了火一样,其实只是教人选作弊”“a16z 该去上道德课”。即使用户对功能的吐槽,也远超对 “黑红” 的好奇。Reddit 上,大量帖子质疑 Cluely 的实用性:“用它参加 GRE 家庭考试,被系统检测到异常”“帮我总结会议内容,结果漏掉一半信息”。更致命的是,有用户爆料,谷歌、亚马逊等大厂已封杀 Cluely,使用过的求职者会被拉入黑名单 —— 这让产品的核心价值 “帮人通过面试” 彻底失效。
增长迷雾:病毒营销失灵,流量依赖资本曝光
Roy 曾高调宣称 “靠社交媒体爆款短视频实现病毒式传播”,但数据却戳破了这个谎言。第三方数据显示,Cluely 官网近 28 天最高日访问量仅 15 万(a16z 官宣投资次日),远低于同类 AI 检测工具 ZeroGPT 的日均 50 万。更关键的是,流量高峰完全依赖资本曝光,而非 “病毒营销”—— 官宣前,其日访问量仅 5 万左右。
社交媒体渠道的表现更显惨淡。Roy 声称 “主要转化来自 Instagram 和 TikTok”,但实际数据中,Twitter 贡献了 60% 以上的社媒流量,而他投入重金的 TikTok 矩阵号,粉丝数多在几十到几百之间,几乎没有爆款内容。官网流量来源中,排名第一的竟是 “网页设计分享网站 land-book”,这与他 “靠造梗传播” 的说法背道而驰。
地域分布也暴露了市场困境:5 月官网流量中,印度用户占比近 30%,而 Cluely 主打的美国市场表现平平。这种 “错位” 暗示,其所谓的 “增长策略” 可能只是自嗨 —— 靠争议吸引眼球容易,但转化为实际用户,还需产品力支撑,而这正是 Cluely 最缺失的。
结语:黑红难成长久计,价值观决定终局
Cluely 的爆火,更像一场资本与流量的共谋。a16z 赌它能靠 “争议” 冲出 AI 红海,Roy 则靠 “退学创业”“抵制传统增长” 的人设收割关注。但功能的硬伤、行业的抵制、用户的差评,正在消解这场 “造星运动” 的根基。
毕竟,AI 产品的终局还是 “价值创造”。Cluely 选择的 “作弊” 赛道,本身就站在道德与法律的灰色地带,而功能的不完善更让其难以持续。当资本的热度退去,社交媒体的新鲜感消失,这款靠 “黑红” 上位的产品,或许会成为硅谷又一个 “快速崛起又迅速沉寂” 的案例。
正如网友所言:“造梗能带来流量,但不能带来用户留存。”Cluely 的故事,与其说是 AI 产品的创新,不如说是一场关于 “增长泡沫” 的警示 —— 在 AI 赛道,价值观与产品力,终究比 “越界博眼球” 更重要。

作者:万向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万向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