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出行:网约车外壳下的汽车销售野心
日期:2025-07-10 22:14:00 / 人气:4

6月25日,曹操出行登陆港交所,成为吉利系第10家上市公司。然而,这份招股书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这家号称网约车行业老二的企业,实际利润率仅0.5%。更值得关注的是,曹操出行的核心业务或许并非网约车服务,而是其背后的汽车销售生意。
一、表面风光:网约车业务的真实困境
曹操出行主要提供三类业务:出行服务、车辆租赁和车辆销售。其中,出行服务贡献了公司90%以上的收入,2022-2024年收入从76.31亿元增长至146.57亿元,年复合增速高达39%。
表面上看,这是一家快速增长的网约车平台:
• 订单量从3.83亿单增至5.98亿单
• 平均客单价从23.2元涨至28.3元
• 市占率5.4%,位居行业第二
但细究其盈利模式,问题浮出水面:
1. 重度依赖聚合平台:85%以上的订单来自高德、美团等第三方平台
2. 微薄利润率:扣除聚合平台佣金后,实际利润率仅0.5%
3. 烧钱扩张:2024年补贴用户4.59元/单,补贴后每单仅浮盈3.9元
这种"流量依赖症"使得曹操出行像极了网约车行业的"打工仔",大部分利润被聚合平台抽走。
二、隐藏核心:定制车销售的商业逻辑
在网约车业务背后,曹操出行真正的商业布局在于定制车销售:
1. 产品策略:
• 第一代枫叶80V
• 第二代曹操60
• 设计初衷:降低司机TCO(车辆总持有成本)32%-40%
2. 推广模式:
• 将司机分为附属司机(使用定制车)和普通司机
• 流量倾斜:附属司机仅占4%,却贡献25%的GTV
3. 扩张效果:
• 2024年新扩张85个城市
• 售车收入暴涨650%,达8.68亿元
这种模式实质上是将网约车平台变成了汽车销售渠道,通过补贴获取市场份额,再通过销售定制车实现盈利。
三、深层布局:吉利的战略棋子
曹操出行的诞生与吉利汽车的困境密切相关:
• 2014年吉利销量暴跌24%
• 2015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速创三年新低
曹操出行肩负多重使命:
1. 消化新能源产能:2024年吉利产能利用率仅64.4%
2. 推动转型:将新车型落地共享出行领域
3. 数据收集:为Robotaxi研发提供支持
今年2月,曹操出行已联合吉利试点运营Robotaxi,并计划明年量产。这显示出其长远布局:从网约车平台到自动驾驶运营商的转型。
四、行业启示:独立平台的生存困境
曹操出行的模式给行业带来深刻启示:
1. 流量困境:缺乏自主流量的平台被迫依赖聚合平台
2. 盈利难题:微薄的服务费难以覆盖运营成本
3. 转型压力:独立平台亟需寻找新的盈利模式
相比之下,拥有主机厂背景的平台(如曹操出行)可以通过汽车销售弥补服务亏损,而纯网约车平台则面临更大生存压力。
五、未来展望:Robotaxi的关键一跃
曹操出行的未来成败将取决于:
1. Robotaxi商业化:能否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突破
2. 产能消化效率:定制车销售能否持续增长
3. 数据积累能力:能否通过运营积累足够驾驶数据
这场由吉利主导的"汽车+出行"战略,正在重新定义网约车行业的商业模式。对于曹操出行而言,0.5%的服务利润率或许只是转型期的阵痛,其真正价值在于打通"汽车制造-出行服务-自动驾驶"的完整生态链。
在这个意义上,曹操出行已经超越了传统网约车平台的范畴,成为汽车产业变革的先锋。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如何摆脱流量依赖、寻找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作者:万向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黄牛” 简史:倒卖一切07-10
- 走进四川工厂:智元机器人的“诞...07-10
- 曹操出行:网约车外壳下的汽车销...07-10
- 从 “散装” 到 “合流”:刷屏的...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