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四川工厂:智元机器人的“诞生”与产业实践
日期:2025-07-10 22:14:24 / 人气:4

在距离四川绵阳市中心9.5公里的20万平方米工厂里,新能源汽车与人力人形机器人的零部件生产正同步进行。这里不仅是传统制造业的缩影,更是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试验场。
工厂现状:人形机器人尚未成为“主力”
走进工厂,34度的高温、刺鼻的原材料气味和70分贝的噪音扑面而来。尽管人形机器人被视为未来工厂的潜力股,但目前它们尚未成为“主力”。工厂内的“老机器人”——部分海外生产的机械臂,甚至已运行28年的设备,仍在承担主要生产任务。这些机械臂在搬运、加工等环节发挥作用,而在更高精度的柔性智造环节,仍依赖人类操作或机械臂完成。
富临精工相关负责人坦言:“人形机器人如果真能替代工人,将是造福。”但目前,人形机器人仅能完成最可控的标准化工作,如4台智元A2 - W轮式机器人在固定范围内搬运物料。这些机器人设置了人员避障和绕障功能,但为确保安全性,更多采用避障模式,导致搬运速度较慢。搬运完成后,物料仍需工人二次运输。
智元A2 - W:轮式设计适配工厂场景
与常见的双足人形机器人不同,智元A2 - W是专为工厂设计的轮式机器人。智元机器人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解释:“双足机器人拿物料时手会抖,稳定性对工厂场景至关重要。”现场演示中,A2 - W转运料箱时速度平稳,但因避障设置,效率受限。
选择轮式设计,源于工厂环境的适配性。“工厂的硬件和环境基于人的形态设计,如设备高度、料架高度等。”王闯指出,双足机器人虽能搬运物料,但效率低且易晃动,而轮式机器人行走平稳,越障能力强,客户认可度更高。
三方合作:智元、安努智能与富临精工的协同
富临精工工厂的机器人应用,是智元机器人、安努智能与富临精工三方合作的成果。智元提供机器人本体和算法模型,安努智能负责最后一公里的数据采集和专家模型部署。安努智能创始人兼CEO文宏杰表示:“我们通过数据反向定义和优化算法及本体,与智元形成数据飞轮。”
这种合作模式类似于华为生态中的软通动力、小米生态中的智云股份。智元搭建全栈技术平台,安努则在真实场景中采集数据,优化算法和本体,提升部署效率。文宏杰透露,安努智能已与富临精工、全球头部芯片厂商、国内3C厂商及头部汽车主机厂开展业务验证,技术团队拥有10年以上自动驾驶开发经验,并引入北美消费机器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行业前景:从“不可能三角”到商业化落地
制造业追求极致准确,而人形机器人强调通用与灵活,如何平衡?王闯提出“不可能三角”理论:泛化性、节拍(效率)和准确率难以兼得。“我们先约束泛化性,聚焦料箱转运场景。”他表示,这一场景市场容量大,能为客户带来显著价值,是当下产业化的可行路径。
智元机器人的商业化布局也在加速。近日,其通过“协议转让 + 要约收购”方式,拟控股A股上市公司上纬新材,虽非借壳上市,但行业人士认为其上市意图明显。安努智能刚完成格力博领投的数千万级种子轮融资,智元计划通过商业伙伴计划,为安努等生态伙伴提供基金投资、技术共享和市场协同支持,助力其成为细分领域“小巨人”。
结语
四川这家工厂见证了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探索。智元A2 - W轮式机器人在固定场景的应用,展现了技术落地的可行性;三方合作模式为行业提供了“本体 + 算法 + 数据”的生态范本;而资本运作与商业化规划,则透露出智元抢占市场先机的决心。尽管人形机器人尚未成为工厂“主力”,但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它们正逐步从“试验品”走向“生产力”。
作者:万向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黄牛” 简史:倒卖一切07-10
- 走进四川工厂:智元机器人的“诞...07-10
- 曹操出行:网约车外壳下的汽车销...07-10
- 从 “散装” 到 “合流”:刷屏的...07-10